|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开始修建,最初是为了军事防御而建。- 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地震使城垣塌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古城市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西巡路经平遥,修四方大城楼迎驾。- 1840年-1911年之间,平遥古城内修建多个豪宅大院,同时对市楼、城墙、庙宇等公共建筑设施进行修缮。-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底,平遥古城基本恢复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历史风韵,成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县级古城池。 建筑特色城墙:平遥城墙周长6.4公里,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墙上筑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士,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城池布局: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古民居:平遥古城内的古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木雕、砖雕和石雕制作精巧,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重要景点日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位于古城西大街,成立于道光三年(1823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开端,对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遥县衙: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官署建筑,县衙建筑群包括一些建于14至19世纪的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建筑群之一,其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体现了封建时代的官衙气派。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之一,其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初年,现存建筑为金代重建,是中国现存金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隍庙:地处城隍庙街中段,是一座以供奉城隍神为主祀,兼奉财神、灶王谷等俗神的宗教寺庙,属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道教庙观,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