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裕投资控股60% 星巴克中国“易主”
上海静安区太古汇的星巴克店内,顾客们依旧品尝着手中的咖啡,他们或许尚未意识到,这家绿标咖啡巨头在中国的运营主体已经悄然易主。
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正式宣布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
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获得了相应权益。而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预计将超过130亿美元。
01 交易细节
这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关键信息也逐一浮出水面。
根据星巴克官方公布的信息,合资企业的直接估值约为40亿美元,博裕投资基于此企业价值获得相应权益。
而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体估值高达130亿美元,这一数字由三部分构成:
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交易完成后,星巴克不会完全退出中国,而是保留40%股权,并继续拥有星巴克品牌和知识产权。
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向星巴克支付品牌授权费,这种模式既为星巴克带来了持续的现金流,又让其能够借助博裕投资的本地优势拓展市场。
该交易预计将在星巴克下一财季完成,届时星巴克中国业务将开启全新篇章。
02 博裕投资
作为此次交易的收购方,博裕投资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获得星巴克中国的控股权?
资料显示,博裕投资创立于2011年,是一家深耕中国市场、布局全球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该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
博裕投资的创始团队背景显赫:该公司创始合伙人张子欣,曾担任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并在全球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担任管理顾问及全球合伙人。
联合创始人马雪征,早前是联想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因主导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而闻名。
更引人注目的是博裕在消费领域的投资布局。博裕资本通过旗下基金已收购北京SKP约42%-45%的股权。
今年3月,这家机构还出资4000万美元认购蜜雪冰城的基石股份,成为了蜜雪冰城的头部基石投资者。
在已成功投资的公司名单中,不乏阿里、美团、小红书、SHEIN、顺丰、极兔、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军企业。
03 战略布局
对于此次合作,双方都寄予厚望,并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
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地区共有8011家门店,该公司仍计划在未来逐步增加到20000家门店。
这一扩张计划显示出星巴克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坚定信心。
博裕投资合伙人黄宇铮也表达了对星巴克品牌价值的认可:“26年来,星巴克在中国成功塑造了标杆性的高端品牌形象,与中国顾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
他认为,双方合作将“融合星巴克在全球咖啡行业的领导力与博裕深度的本地市场洞察”。
04 市场背景
这场交易背后,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星巴克于1999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到2015年,中国已发展成为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
在最近一个季度,星巴克中国地区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2%,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同店交易量增长9%。
有媒体报道,博裕资本的团队对星巴克中国股权志在必得的原因之一,或许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复苏能力。
同时,今年9月份,星巴克在北美市场宣布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关闭数百家门店,并裁员900人左右。
此次与中国本土投资机构的合作,标志着星巴克全球战略的重要调整。
05 未来展望
业内专家对此次合作多持乐观态度。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评价道:“博裕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
在他看来,博裕的入局将给星巴克带来三大变化:首先是加速开店;其次是调整本土化运营,使其更精准、科学;最后是提升供应链完整度。
朱丹蓬进一步指出:“随着星巴克20000家门店的落地,高端咖啡的话语权会得到进一步夯实,加之星巴克本土化的整体规划,应该说对整个中国的高端咖啡品牌格局会有引领性的作用。”
他认为,中国作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或将从集团中“单飞”,因为中国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随着博裕投资的入主,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或将开启新一轮的扩张与变革,高端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因此重塑。
未来,随着博裕投资的入主,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将从目前的8000家逐步拓展至20000家。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消费者将有机会在家门口品尝到星巴克咖啡。
而这场“全球品牌+本地资本”的合作模式,能否帮助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重现辉煌,夺回被瑞幸等本土品牌抢占的市场份额,还需时间检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已迎来新一轮洗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