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车辆年检可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还需检测机动车排放物,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然而,总台调查发现,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存在诸多乱象,导致问题车能带病上路,具体如下:使用OBD作弊器造假:OBD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可监控汽车尾气是否超标。但一些检测站使用OBD作弊器代替车辆电脑,接入检测数据接口,生成虚假数据并上传。如辽宁沈阳市一家检测机构,从2023年5月到2024年10月,出现13000条一致的OBD编码,经调查就是使用了作弊器,相关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违规修改检测参数:部分检测站会对排放超标车辆人为中断检测,利用复检时间差在检测参数上动手脚。如安徽马鞍山市一家检测站,环境调度员发现车辆排放超标后,会中断检测并通知负责人,负责人利用管理员权限登录后台,用技术手段修改参数,使车辆再次上线时顺利过检。该检测站几年来共出具虚假检验报告500余份,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故意刁难正常车辆:一些检测机构为了获取利润,会让没有问题的车辆无法通过检测,再向车主推销“检测包过”服务。有记者遇到工作人员暗示车辆有故障,修起来很麻烦,鼓动找黄牛帮忙验车,称不管车辆什么情况都能通过检验,但记者更换检测站后,同一辆车的同样项目却检测合格。采样仪器造假:部分检测场为使不合格车辆通过检测,会在采样仪器上做手脚。如山东胶州市一家检测场,将一个锯开凹槽的螺帽塞在采样管中,使得不合格的尾气只有极少部分能够通过凹槽进入检测仪,从而让数据显示为合格。替车替气作弊:有的检测机构会使用其他车辆甚至气体来代替检测。如北京顺义区一家检验机构,在一辆初检尾气超标的柴油车复检时,将气罐阀门连通到汽车尾部套管内,用罐内的“合格尾气”代替车辆进行检测,最终使该车获得合格报告。为整顿机动车检测作弊乱象,自2024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截至2024年12月,有580家机动车检测机构被取消检测资质资格,110家性质恶劣的检测机构被追究刑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