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费背后的权责博弈:490元欠费引发的法律争议
车身被刮花,尾灯被撞,收费员却不管——四川遂宁的张先生面对停车管理公司的起诉,道出了许多车主的心声。
“车被刮花,尾灯被撞,这些收费员都不管。”因车辆在收费停车位两次受损却得不到解决,遂宁市民张先生选择了拒缴停车费。
他没想到,这490元的停车欠费,会引来一纸诉状。
在遂宁,像张先生这样的欠费车主有40多万辆,其中500多人被随机选中提起诉讼。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服务合同纠纷,更揭开了城市路边停车管理中权责不清的困局。
01 一场诉讼,揭开停车费争议序幕
张先生被起诉的消息在2025年10月底引发广泛关注。
停车管理方要求他支付490元欠费,以及自起诉之日起的资金占用利息和诉讼费。
张先生认可欠费事实,但解释拒缴原因是“心存不满”。他的车辆曾两次在路边停车位受损,一次车身被刮花,一次尾灯被撞。
“这些收费员都不管”,张先生表示,他将出庭应诉,当面质问收费方为何对车辆受损情况不管不顾。
这场纠纷中的原告——四川遂发美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资企业,负责遂宁主城区路内临时占道停车收费管理工作。
02 经营困境,国资企业的收费窘境
据遂发美天公司董事长冯利民介绍,遂宁主城区交警部门规划了8000多个车位,其中7000多个为收费车位。
遂宁市现行的停车收费标准源自2014年当地发改委文件:临时占道停放前4小时收费3元,不足15分钟免收停车费;超过4小时后,每增加1小时加收1元,全天最高收费11元。
“这个收费标准十多年来没有变化,和其他城市相比并不算高。”冯利民说。
然而,这家国资企业近年收费金额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停车位收费从近1500万元降至1200多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收费仅600多万元,全年预计不超过800万元。
冯利民表示,部分车主停车后缴费意愿不强,是导致收费骤降的主要原因。
03 法律观点,停车合同的性质之争
针对停车费纠纷,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林小明律师给出了专业解读。
他表示,若停车收费管理方具备合法收费权限且实际提供了停车服务,双方的服务合同自合同签订或停车计时开始时即成立,车主需按约定缴纳停车费。
在诉讼环节,需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原告(收费管理方)需提供证据证明车主的停车事实、约定的收费标准等;被告(车主)若提出抗辩(如停车计时错误、服务未达标等),也需提供相应证据。
林小明认为,小额停车费诉讼虽能起到普法、定分止争的作用,但当事人需秉持诚信原则,避免因小额纠纷浪费司法资源。
他建议,此类纠纷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应优先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
04 各地实践,停车欠费的追缴方式
事实上,停车欠费追缴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普遍难题,各地也探索了不同的应对机制。
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25年6月13日起建立路内外停车数据共享联动机制,对路内欠费车辆实施路外追缴。
当车辆存在路内欠费记录时,路外停车场出入口车牌识别系统将自动触发拦截提示。
肇庆市则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新规,累计欠费超300元、且经两次催缴仍未处理的车主,将被起诉至人民法院。
北京通州区定期公布尚未缴纳道路停车费的车辆名单,提醒车主按规定于驶离车位后三十日内缴纳。
而广州番禺区已对恶意拖欠泊位停车费的车主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欠费车主如数支付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
05 核心争议,车辆受损的责任认定
张先生案例的核心争议在于:车辆在收费停车位受损,管理方是否应承担责任?
对此,遂发美天公司董事长冯利民表示,他们只是收取车主占用公共资源的费用,并不负责车辆保管工作。
不过,他提到,出现车辆受损情况后,收费员和公司都积极配合车主进行调查取证,查找监控等工作。
“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证人,但车主能证明是在停放期间出现擦挂,公司还买有车位险,可配合车主进行赔付。”冯利民说。
这一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分歧。
2023年,河南洛阳西工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收费停车场剐蹭案件时认为,停车场应对停在其停车场的车辆尽到必要的安全管理注意义务。
因停车场无法提供监控致无法锁定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同年四川自贸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类似案件则认为,路边临时占道停车位收取的费用应认为是临时场地占用服务费,而非保管费。
停车期间车主未移交钥匙,实际仍控制车辆,不符合保管合同关系特征,驳回了车主的赔偿请求。
06 破解之道,保险机制引入停车管理
为化解此类纠纷,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成都交投集团为临时占道停车泊位购买了停车场公众责任险。
如果车辆在停车泊位内停放被擦挂,经交警认定找不到肇事责任方的,车主可提供证明材料,公司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成都交投智慧停车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该保险覆盖成都“5+1”区域,保险范围涵盖碰撞、剐蹭、划痕、玻璃破损及车辆被盗等情形。
2024年,该公司协助处理百余起理赔。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甘露认为,成都交投集团实施的公众责任险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掉到底是道路资源占用费还是车辆保管费的争议,可降低车主维权成本,提升索赔效率,值得总结以后进行推广。”甘露说。
法律与现实的差距,在路边停车这一日常行为中清晰可见。
一边是国资企业为维持运营而不得不提起诉讼,一边是车主因权益受损而拒绝缴费。
张先生的案例,揭示了当前停车服务中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
当各个城市正通过智慧停车系统、保险机制等方式寻求解决之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停车不再是一场权责不明的博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