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绿色贸易新动能,四方面举措促进绿色贸易发展
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中国外贸新名片,从绿色设计到国际规则衔接,系统性变革正在到来。
10月30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正式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在绿色贸易领域出台的首个专项政策文件。
在10月31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拓展绿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01 中国外贸“向绿”转变
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光伏产品已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铁道电力机车、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口也保持强劲增长。
国际市场青睐的不仅是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还包括技术、服务、管理等在内的整套完整解决方案。
02 四方面系统性举措
《实施意见》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四方面的针对性举措,涵盖了外贸产供链的全过程、各环节。
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在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推动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等。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培训,宣传解读国内外法律政策、市场动态等。
引导外贸龙头企业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产供链各环节,带动外贸产供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外贸大宗货物和集装箱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引导外贸企业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二次包装。
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
在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发展绿氢等可持续燃料贸易,研究完善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及管理措施,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绿色低碳发展等。
《实施意见》还提出探索发展再制造产品进出口,动态调整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
支持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安排拓展绿色低碳领域贸易合作,打造对外经贸合作新亮点。
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
在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公平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等。
中国将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磋商讨论,提出中国倡议。
同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国际衔接互认,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
在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等。
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标识认证结果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发布并持续更新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为外贸企业核算产品碳足迹提供基础。
03 绿色制造赋能绿色贸易
绿色贸易的基础是绿色的产品和产业。近几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正是绿色制造赋能绿色贸易的生动体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介绍,近年来,工信部坚持把推行绿色设计、普及绿色制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累计创建了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了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通过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
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还因此提升了品牌形象,获得了“绿色溢价”,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王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
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04 标准互认与金融支持
要让绿色产品和服务顺畅地流动起来,离不开公平、包容的国际规则和广泛互认的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国焕新介绍,市场监管总局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标准组织相关规则,修订发布《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突出“精准采标”和“高效转化”导向。
该办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国际标准转化时间缩短近6个月。
在碳排放、碳核算、碳足迹、碳捕集等领域,通过组织国际标准比对分析,我国已转化采用相关国际标准410项。
截至9月底,我国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已达到86%,完成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2025年工作目标。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2024年2月,人民银行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有利于明确绿色贸易认定。
今年6月,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出台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首次把绿色贸易纳入了绿色金融支持范围。
人民银行将继续强化政策激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符合绿色贸易需求的金融产品。
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计划提高到40%,绿色制造体系的全面构建将为绿色贸易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实施意见》的落实,中国绿色贸易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促进国内贸易优化升级,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中国将继续向全球提供实惠的绿色低碳产品,积极与世界分享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