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夕阳红”!我国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五部门联合出手,让医疗与养老资源无缝对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迫切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这份重磅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我国医养结合政策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供给有效增加,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医疗卫生与养老资源将进一步共建共享,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01 政策背景:应对老龄化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医养结合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促进医养结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五部门联合开展此次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旨在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效,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02 七大方面:全面构建服务体系
通知围绕七个方面部署了25项具体任务,全方位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在完善服务资源布局方面,我国将依托现有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到2027年底,将结合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推动每个县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直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和各地将联动,引导和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同时,各地将加大培训力度,到2027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覆盖。
03 服务模式:聚焦居家与社区
通知特别强调了发展居家和社区服务的重要性。
在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我国将扎实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等项目,为城乡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质效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预约转诊等便捷服务。
到2027年底,失能、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不低于80%。
在提供社区嵌入服务方面,我国将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利用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辖区内老年重点人群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等服务。
04 特殊群体:强化失能失智老年人保障
针对最需要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通知专门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
我国将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各地要结合实际,每年为提出申请的失能老年人开展至少1次健康评估、体格检查、康复护理技能和膳食营养改善指导等服务。
在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方面,各地要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纳入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协助有意愿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并给予补助。
同时,我国将鼓励医养结合机构设立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的居家照护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设立记忆门诊,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和干预。
05 质量安全:筑牢养老防线
在加强质量管理方面,通知要求落实老年人入住评估制度,医养结合机构在老年人入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健康状况、服务需求、风险等级和能力综合评估,制定针对性服务方案。
通知还强调要加强质量控制,支持地方依托省级质量控制中心或医疗卫生机构、省级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技术指导、质量控制。
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方面,通知要求加强行业监管,落实机构主体责任,开展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
医养结合机构要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纠。
到2027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不低于80%,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均纳入医保定点。
医养融合的蓝图已经绘就,老年友好型社会正渐行渐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