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存款降息潮来袭,利率进入“1时代”
曾经依赖高息存款吸引客户的中小银行,如今正悄然掀起一波密集的降息潮。
“今晚6点降息,降幅10个基点。”10月22日,江苏苏商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在朋友圈里发出提示。这不是个别现象,进入10月份以来,福建华通银行、辉县珠江村镇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纷纷加入存款降息行列。
长期限存款成为此轮下调的重点,部分银行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高达80个基点。
更引人注目的是,多家银行出现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即五年期存款利率反而低于三年期,打破了“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惯例。
01 降息潮席卷中小银行
与过去“小步快跑”的微调模式不同,此轮中小银行存款降息呈现出“幅度大、跟进快”的特点。
10月以来,中小银行密集调整存款产品,汕头海湾农商银行、平阳浦发村镇银行、澄海潮商村镇银行等机构纷纷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尤为显著,不同期限存款产品利率普遍降幅在15到55个基点,个别银行长期限存款产品利率甚至直降80个基点。
上海华瑞银行年内已进行了多达八次利率调整,将3年期整存整取从2.30%下调至2.15%,5年期从2.70%下调至2.10%。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还取消了通知存款自动转存业务。贵州务川农商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已于10月17日取消通知存款产品的主动转存功能。
02 利率倒挂现象
在此轮降息潮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市场关注——多家银行出现存款利率长短期“倒挂”。
例如,大连旅顺口蒙银村镇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85%)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上海华瑞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1%,与该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同,且低于该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15%)。
大型银行也同样存在此类现象,建设银行App显示,该行三年期存款产品(整存整取)最高利率为1.55%,五年期存款产品(整存整取)最高利率为1.3%。
这种现象反映了银行对利率下调趋势的一致预期。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银行预期未来利率将继续走低,因而不愿承担长期高息负债带来的风险。
通过压低长期存款利率,银行也有意减少长期限负债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优化负债结构,以更好地应对资产收益下行的压力。
03 净息差压力是主因
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至历史低位,是推动此轮存款降潮的根本原因。
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从去年底1.52%降至今年一季度末1.43%、二季度末1.42%。净息差持续收窄,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经营。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分析,中小银行降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引导,央行持续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大型银行已率先降息,中小银行无须继续维持高息揽储;三是在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的息差压力更大。
5月20日,1年期与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10个基点。同日,六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其中1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降幅高于同期限LPR下调幅度。
04 存款搬家与理财新宠
存款利率下降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主动而为。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各类资产投资回报率下降,无风险利率处于低利率通道。
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风险偏好更稳健的储户难觅其他投资标的,但存款热度并没有同步下降。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而去年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7.32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4月单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39万亿元,同期非银存款大增,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
这表明市场资金正从银行体系流向非银金融机构,寻求更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正成为投资者替代存款储蓄的“新三金”。蚂蚁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有937万90后、00后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
05 银行转型求生之道
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拓展发展空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认为,银行针对老年客群推出更高利率、更低起存门槛的差异化存款策略,在行业内已逐渐普遍,尤其成为中小银行的重要竞争方向。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负债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实践。一方面,这有助于银行优化负债结构,锁定长期稳定资金,降低流动性管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低成本扩充负债规模,因为老年客群获客转化成本低于其他群体,且资金留存率高。
薛洪言建议,银行可从三个方面拓展发展空间:“一是推进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二是积极拓展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三是结合自身特色寻求差异化发展。”
杨海平则建议,中小银行应“深入研究区域市场、区域经济、区域产业,结合原有业务基础,推进融合创新,打造竞争优势”。
06 四季度降息预期升温
市场对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刘萌表示,从政策取向看,10月份LPR已连续五个月维持不变。
近期CPI和房地产数据均显疲弱,需求恢复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年内或明年年初再度降息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存量存款利率将在高息存款到期重定价和存款活化的影响下加速下行,这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为后续货币宽松打开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调。
“预计四季度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已超出银行体系本身,正悄然改变居民资产配置的格局。随着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这“新三金”成为投资新宠,越来越多的资金正悄然离开银行存款,寻找新的归宿。
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望短期缓解,但长期挑战依然存在。在曾刚看来,“银行需要通过业务转型、中间业务拓展等多元化手段来应对息差的结构性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