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女子险丧命,医生提醒:这3个信号是心脏求救
后背一阵阵疼痛,她本以为只是肩周炎发作,却不知自己的心脏已濒临崩溃边缘。
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在短短7天内连续收治了20名心梗患者,其中不乏30-50岁的中青年人群。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蒋路平教授表示,近年来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日趋年轻化。
忽视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是许多患者险些丧命的主要原因。医生特别强调,有三个不典型信号最容易被误判,需要公众高度警惕。
01 隐匿的危机,心脏求救的三大信号
持续性背部疼痛是心脏求救的重要信号之一。一位樊先生(化名)睡觉时突发左侧肩背部剧烈疼痛,误以为是肩周炎发作,并未重视。
硬扛3天后,他出现胸痛、喘气、无法平卧等症状,被送往医院确诊为急性前壁心梗合并心衰、休克。
医生表示,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见。
异常的上肢和左肩痛同样值得关注。心脏病发作时,一般为左侧肩膀或者左侧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这种疼痛与一般的关节疼痛不同,通常不会因改变姿势或活动而缓解。
持续的恶心呕吐也可能是心脏在报警。当心功能不全时,胃肠道供血不足,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加上胃肠道淤血,抑制了食欲,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
心梗发作时,心肌缺血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和呕吐,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因为进食或休息而缓解。
02 时间就是心肌,识别危机信号
心梗救治中存在“黄金120分钟”的原则。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蒋路平解释道:“若能在发病2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然而,许多人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就医。一位74岁的严爹爹有多年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出现反复持续性胸痛后,以为是老毛病犯了,吃点药就行,硬撑了十天。
直到突然意识不清,家人才急忙将他送医。检查结果显示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生命垂危。
糖尿病患者、老年下壁心梗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晕厥、意识丧失、牙痛或后背疼痛,容易被误诊。
03 生死竞速,医院打通“救心高速路”
近日,长沙市第四医院上演了一场和死神的“拔河赛”:74岁急性心梗患者两度突发致命室颤,生命防线濒临崩溃。
从社区初步处置到救护车转运,再到医院急诊急救中心紧急施救,医院以无缝衔接的急救链条为支撑,搭配先进ECMO技术,稳稳托住患者生命。
该院胸痛中心还实施了“双绕行”急救流程,成功救治一名37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堵塞血管,仅仅用时10分钟,比国际标准的90分钟缩短了80分钟,再次刷新了医院心梗救治的速度。
04 护心指南,筑牢生命防线
预防心梗,首先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专家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清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定期体检也不可忽视。3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相关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同时,要关注气温变化。秋季外出时备好衣物,根据温度及时增减,避免冷热刺激诱发血管问题。
蒋路平主任提醒,一旦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拨打120,原地等待救援,为抢救争取时间。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梗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开通血管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牢记“黄金120分钟”原则,在症状出现后120分钟内接受治疗,生存率将大大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