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私挖地下室,为啥楼体开裂了才被发现?
3米高的施工围挡封锁现场,白天挖掘机轰鸣,深夜渣土车秘密运土——安徽六安霍山县景秀蓝湾小区里,一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私挖地下室工程,直到整栋楼32户房屋开裂才被曝光。
10月中旬,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一业主私挖近300平方米地下室导致楼体开裂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涉事业主黄某松已被逮捕,房屋基础加固工程也已通过验收。
然而,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野蛮施工,动用了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却为何直到楼体开裂、裂缝从一楼延伸到顶楼才被发现?
01 迟到的发现
事件发生于霍山县景秀蓝湾小区。业主黄某松于2025年7月3日未经任何报备许可,违规在其购买的门面房开挖地下室。
施工期间,黄某松采取了高度隐蔽的作业方式。他不仅用3米多高的围栏将施工现场完全围起来,而且工人进出时都会锁门。
这使得其他业主难以察觉内部进行的工程。
更令人惊讶的是,施工方白天使用挖掘机作业,到了深夜则偷偷将一车车土运出。这样大规模的工程持续了两个多月,却始终未被有效制止。
02 触目惊心的后果
直到8月份,业主包女士发现家中墙面出现异常裂缝。她家住顶楼9楼,家中墙面出现了横向、纵向乃至八字形裂缝,窗台大理石甚至断裂渗水。
用她的话说,“家里没一面墙是完整的”。
该楼栋出具的鉴定报告显示,楼栋安全性等级综合评定为Cu级。建筑专家解释,Cu级表示建筑物的安全性评级为“局部危险”,在承载能力、裂缝、变形等方面存在局部危险。
普查结果更为具体:基础开挖面积约256.2平方米,开挖深度约3.7米。开挖范围内承台外沿垫层已全部破坏,承台下部持力层破坏深度约0.9米~1.3米。
03 监管的多米诺骨牌
事件曝光后,小区物业法人代表秦先生回应称“物业没有执法权,无法制止”。然而,这一说法难以解释为何如此大规模的施工能持续两个多月而不被有效干预。
物业管理虽然没有执法权,但负有对装修活动的监管责任。律师凌伟指出,如果小区物业公司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没有及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那么物业公司因管理缺位也负有一定责任。
更值得深思的是,整个监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失效。普通业主因施工围挡难以发现情况;物业未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责;相关部门也未能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問題。
04 野蛮装修的法律责任
近年来,类似私挖地下室事件时有发生。2025年年初,上海一名业主季某因私挖64平方米地下室,被判处危险作业罪,获刑十个月,缓刑一年执行。
季某并非初犯——2020年,他就因在另一处门面房内私自开挖地下室被行政罚款两万元。
律师刘廷彦解释道,野蛮装修可能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民事上,侵害同楼栋业主权益,需赔偿房屋修护费、安置费、损失费等。
行政上,会因违反当地相关物业管理规定而遭受处罚。刑事上,若行为造成“现实危险”,可能涉嫌危险作业罪;若在人口密集处私挖,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还可能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05 防患于未然的探索
此次事件发生后,霍山县联合调查组迅速响应。涉案业主黄某松已于8月21日被刑事拘留,9月19日被执行逮捕。
9月1日,房屋基础加固工程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然而,事后追责再快,也补不回事前防线的失守。如何构建更加灵敏、有效的监管体系,实现对“野蛮装修”行为的早发现、快处置,成为事件妥善处理后各方面临的首要课题。
装修开工前,装修人需向物业或房屋管理单位申报登记,准备好相关证件和设计方案,并签订装修协议。物业或房屋管理单位则应告知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
唯有各个环节依规而行、人人尽责,才能实现装修的安全与放心。
监管的缝隙比地基的裂缝更令人担忧。当3米高的围栏能够挡住所有视线,当挖掘机的轰鸣声被解释为普通装修,当“无执法权”成为不作为的托词,公共安全的防线已然千疮百孔。
每次对规则的践踏都可能威胁公共安全。唯有让监管前置、让监督睁眼,才能守住我们共同的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