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紫外线强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晒伤,而做好防晒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下面详细介绍晒伤后的应对方法和实用的防晒小妙招。 一、不慎晒伤后的应对方法晒伤后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疼痛,严重时还可能脱皮、起水泡,甚至伴随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处理:1. 迅速降温 - 尽快离开阳光直射的环境,进入阴凉处。 - 用冷毛巾或冰袋(裹上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冷敷晒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红肿。2. 保湿修复 - 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乳液或芦荟胶涂抹在晒伤处,保持皮肤湿润,促进皮肤修复。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 如果皮肤出现脱皮,不要用手撕扯,以免损伤皮肤,让其自然脱落即可。3. 药物缓解 - 若晒伤后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 如果晒伤部位出现水泡,不要自行挑破,以免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4. 生活调理 - 晒伤后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 避免再次暴露在阳光下,外出时做好严密的防晒措施。 - 饮食上尽量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水果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皮肤的修复。 二、防晒小妙招1. 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 - 根据肤质选择:油性皮肤可选择清爽型的防晒乳或凝胶;干性皮肤适合滋润型的防晒霜;敏感肌则要选择专门为敏感肌设计的温和防晒产品,最好含有氧化锌、二氧化钛等物理防晒成分。 - 注意防晒指数:日常通勤选择SPF15-30、PA+ - ++的防晒产品即可;如果是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如爬山、游泳等,需选择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晒产品,并且要选择防水抗汗型的。 - 正确使用:出门前20-30分钟涂抹防晒产品,让皮肤充分吸收;涂抹时要均匀覆盖所有暴露的皮肤,包括面部、颈部、耳朵、手臂等,用量要足够,一般面部每次需要大约一枚硬币大小的量;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游泳或大量出汗后也要及时补涂。2. 物理防晒不可少 - 穿着长袖长裤:选择质地轻薄、透气的棉质或亚麻材质的衣物,不仅能遮挡阳光,还能保持凉爽。深色衣物虽然吸热,但防晒效果比浅色衣物更好。 - 佩戴帽子和太阳镜:宽檐帽能有效遮挡面部、颈部和耳朵,选择材质紧密的帽子,防晒效果更佳;太阳镜要选择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能保护眼睛和眼周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 使用遮阳伞:选择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值高的遮阳伞,U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一般UPF50+的遮阳伞就有很好的防晒效果。3. 把握出行时间 - 尽量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晒措施。4. 其他细节 - 注意隐蔽部位防晒:像脚背、脚踝、颈部后方等容易被忽略的部位,也要涂抹防晒产品或做好遮挡。 - 阴雨天也要防晒:阴天紫外线依然存在,尤其是UVA射线,穿透力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阴雨天也需要做好防晒。 - 及时修复:晚上回家后,要彻底清洁皮肤,然后涂抹保湿产品,帮助皮肤恢复状态,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掌握以上晒伤应对方法和防晒小妙招,能更好地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让皮肤保持健康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