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的共享单车成为低俗小广告等非法小广告的“重灾区”,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轨道公用中心单车管理科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杭州日均清理车身车篮牛皮癣小广告约 1.2 万张。这些小广告内容多样,除了常见的租房、驾校广告、金融借贷等,还出现了涉黄、赌博、诈骗等非法内容,且形式从简单贴纸“升级”为喷涂、盖章、二维码嵌套等。记者走访发现,在杭州多处地铁站、居民区、商圈等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小广告泛滥,如在上城区定安路地铁口附近,一排 20 多辆共享单车中 70%被贴“牛皮癣”,有的一辆车上甚至有 5 张小广告。客流越大的地方,如钱江新城商圈、万达广场商圈、金沙湖地铁站周边等地,小广告越密集。对于小广告的清理,目前城管部门和运营方主要以人工处理为主。城管部门已将共享单车广告张贴等问题纳入企业日常管理,要求运营方按照“5 分钟响应,30 分钟到达,60 分钟清理”的标准清除车身车篮牛皮癣广告,对涉及诈骗、色情等违法小广告会联合公安治安开展联合执法。企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哈啰组建运维团队,要求及时上报处理小广告,新款单车设置防粘贴涂层;美团将清理小广告工作量纳入运维人员日常考核,针对违规广告主采取法律手段打击维权,并呼吁市民通过 APP 举报;滴滴青桔采用分体锁和二维码保护装置等防止广告覆盖关键部件。不过,治理共享单车小广告仍面临诸多难题,如违法小广告张贴者行动隐秘,取证、查处难度高;清理速度赶不上张贴速度;虽有企业措施和考核机制,但效果有限,仍需探索新治理路径。业内人士指出,治理需构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也需要企业管理与公众监督全链条打击张贴行为。同时,其他地区也有一些治理经验可供参考,如北京通过小程序鼓励市民举报并开展专项行动,成都警方对涉黄广告犯罪团伙刑事立案,深圳试点纳米涂层新型单车使广告无法附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