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元浦发转债完美收官,转股率超99%在上交所摘牌
历时六年的可转债“巨无霸”尘埃落定,浦发银行资本实力获显著增强。
10月28日,规模达500亿元的浦发转债正式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这只曾创下可转债最大发行规模纪录的金融产品,最终以99.67%的高转股比例收官,远超市场预期。
截至10月27日收市,累计已有498.37亿元浦发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达39.54亿股,占浦发转债转股前该行已发行普通股总额的13.47%。
未转股的浦发转债金额仅为1.63亿元,浦发银行已按110元/张(含税)的价格进行兑付。
01 收官时刻
浦发转债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发行,11月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期限6年,发行规模高达500亿元,是当时可转债市场上不折不扣的“巨无霸”。
根据浦发银行公告,10月22日是浦发转债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0月23日起停止交易。
在停止交易后、转股期结束前(10月23日至10月27日),持有人仍可依据约定条件将浦发转债转换为浦发银行股票。
10月27日,浦发转债迎来最后转股日。
10月28日,浦发转债正式从上交所摘牌,标志着这一规模巨大的可转债产品完美收官。
02 转股历程
浦发转债的转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截至今年3月末,浦发转债的未转股金额占比仍高达99.9971%,转股进程几乎陷入停滞。
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当时中国信达旗下信达投资率先出手,将其持有的约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使未转股比例骤降至76.42%。
9月,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浦发银行股份。
10月,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移动陆续启动多次大规模转股,先后将其持有的约0.9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
10月13日至24日期间,中国移动通过转股增持浦发银行股份约7.19亿股,持股比例升至18.18%。
03 资本补充
浦发转债的高比例转股对浦发银行资本实力带来显著提升。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测算,浦发转债全部顺利转股后,预计将带动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1个百分点至9%左右。
中金公司研报则指出,受益于浦发转债转股,浦发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约351亿元,静态测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较6月末提升0.5个百分点至9.4%。
资本补充到位为浦发银行在“五大赛道”及重点区域的信贷布局与战略深化提供了支撑。
浦发银行表示,转股完成不仅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也体现出管理层在资本管理、股东协调与市场安排上的统筹能力。
04 市场影响
随着浦发转债的退场,可转债市场的“银行军团”已大幅缩水。
浦发转债到期摘牌后,全市场的银行转债将仅剩6只,银行转债整体规模也将降至千亿元以下。
今年以来,多只银行转债已陆续退出市场,其中齐鲁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苏行转债、成银转债等因正股股价走强触发强赎条款而摘牌,中信转债和浦发转债则是因到期而退出。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表示,新发银行转债难度较大,存量银行转债稀缺性凸显。
作为市场最青睐的底仓标的,银行转债陆续退市或引发可转债市场重构。
浦发转债的高转股率得益于中国移动、中国信达和东方资产等机构的“资本驰援”,这些机构在转股完成后已成为浦发银行重要股东,并派驻了董事。
随着39.54亿股新增股份加入总股本,浦发银行总股本将增至约333.06亿股,资本实力的增强为这家股份制银行未来的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提供了更坚实的资本基础。
尽管短期内每股收益可能被摊薄,但资本充足率的提升为浦发银行的长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