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成交额达181.14亿元,创下2021年市场上线交易以来的年度新高,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以下从交易数据、增长动因、市场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核心交易数据表现2024年全国碳市场运行242个交易日,呈现“量稳价升、活跃度提升”的特征。从成交量看,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虽较部分年份有所波动,但成交额因价格上涨实现大幅突破;从价格走势看,全年碳价稳中有升,年末收盘价97.49元/吨,较2023年底上涨22.75%,年内最高价更是突破106元/吨,平均价格达91.8元/吨;从履约情况看,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约99.98%,近乎全员履约,反映出企业对碳市场规则的认可度和执行力显著提升。此外,自愿减排市场同步发力。2024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正式重启,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成交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屡次超过每吨100元,市场开户数超4500家,为碳市场注入新活力。 成交额创新高的核心动因# 制度体系完善筑牢基础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碳市场交易与监管规则,强化配额清缴责任并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为市场提供稳定政策预期。同时,履约周期从“两年一履约”优化为“一年一履约”,缓解交易“扎堆”问题,使碳配额需求更均衡,带动全年交易活跃度攀升。此外,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还制定了33项配套规章制度,形成多层级法规体系,数据质量监管效能也通过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 市场扩容释放增量空间2024年碳市场扩容步伐加快,生态环境部发布方案拟将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纳入管控范围,新增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排放量新增约30亿吨,使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例超一半。此前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交易结构单一,新行业的纳入大幅提升市场容量,为配额及CCER交易拓展广阔空间,推动交易规模增长。# 碳价攀升激发交易动力2024年碳价较2023年上涨30%,较开市首日翻倍,价格信号的强化让企业意识到碳资产的价值。一方面,免费配额收紧,2024年发电行业各类机组基准值较2023年下降,企业免费配额系数减少10%至28%,需通过交易补充配额缺口;另一方面,欧盟碳关税等国际因素倒逼出口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增加碳配额需求,双重因素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交易。 对行业与市场的深远影响# 倒逼高排放行业转型碳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倒逼企业减排,2024年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10.8%,碳市场的推动作用显著。随着钢铁、水泥等行业纳入,高排放企业需加快节能改造、发展低碳技术,例如钢铁企业可能加大氢能炼钢等技术投入,水泥企业则需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碳排放,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碳定价与资源配置碳价稳步上升体现市场对碳减排资源的配置作用,91.8元/吨的平均价格为企业碳资产管理提供成本参考,激发企业减排投入动力。同时,交易活跃度提升(2024年换手率达3.7%,远超2021年、2023年2.0%左右的水平),有助于形成更合理的碳定价机制,为全国碳市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增长潜力业内预测,到2030年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或突破200元/吨,CCER均价有望升至150元/吨。未来随着更多行业纳入、CCER方法学扩容及国际碳市场联动加强,我国碳市场将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持续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