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转关停C2C业务:二手交易世界里,信任为何如此昂贵?2025年9月22日,转转集团一纸公告宣布逐步关停运营十年的"自由市场"业务,这项曾是转转发家根基的C2C(个人对个人)业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CEO黄炜将其称为"战略性的撤退",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二手交易行业最残酷的现实:信任是一门极其昂贵的生意。当占集团GMV不足3%的C2C业务消耗着大量资源,当"阴阳检测报告"等信任危机事件不断侵蚀用户信心,转转的退出不仅是一次业务调整,更是对整个二手交易行业信任困境的深刻注解。## 信任赤字:C2C模式的先天顽疾转转关停C2C业务的直接导火索,是该模式与生俱来的信任难题。在C2C自由交易模式下,用户可直接发布闲置物品、自主定价沟通,平台仅提供基础撮合服务,这种看似高效的交易方式,实则成为"网络诈骗与灰色交易的温床"。转转CEO黄炜在致用户的公开信中坦言,平台"很难找到妥当的方法改善交易双方的纠纷",这一困境并非转转独有,而是整个C2C二手交易模式的系统性风险。数据揭示了信任维护的惊人成本。尽管C2C业务当前在转转集团总GMV中占比已不足3%,却消耗了平台大量的纠纷处理资源。消费宝数据研究院2024年的统计显示,转转的投诉占比高达20.07%,位列行业第二。虽然其投诉解决率达到94.76%,但背后是巨额的人力、时间成本投入。有卖家反映,在业务关停前,商品莫名下架、类目限制严苛、申诉渠道不畅等问题已屡见不鲜,这些用户体验的瑕疵本质上都是信任体系不完善的外在表现。C2C模式的信任困境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仅凭图片、文字描述确认商品信息,缺乏权威第三方背书,导致飞单、假货、虚假描述等问题频发。为缓解这一痛点,转转曾尝试在APP内设置"官方验"和"自由市场"两个并列入口,但事实证明,这种折中方案既无法充分发挥C2C模式的灵活性,又难以保证交易的确定性。当平台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C2B2C业务后,C2C用户的体验自然难以得到保障,信任赤字进一步扩大。## 成本困局:信任建设的沉重代价转转的战略转型,本质上是对信任建设成本的重新评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信任问题,转转选择了一条更"重"的道路——全面聚焦C2B2C(平台作为中间人对商品进行质检和担保)模式,而这一模式的信任建设成本高得惊人。在青岛投资15亿元建设多品类质检中心,在全国设立三大质检中心,配备近3000名上门回收质检工程师,2024年花费超2亿元扩大质检部门规模,如今质检员工数量已占企业总人数的半数以上。这些投入确实提升了商品质量的可靠性,却也让平台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更棘手的是信任修复的成本。2023年的"阴阳检测报告"事件给转转的信任体系带来重创:同一部手机在间隔不到30分钟内再度回收时,质检报告从"无问题"变为"检出瑕疵",这种前后矛盾的结论让用户对"官方验"的专业性产生严重质疑。尽管转转紧急推出补救措施,在全国所有门店开通二手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但信任裂痕的修复远比建立更为困难。截至业务关停前,黑猫投诉平台上转转的投诉量仍高达11万余条,其中很多都指向"官方验"商品与描述不符。对比行业标杆闲鱼的做法,更能凸显信任成本的差异性。闲鱼通过构建"交易+社区"的独特生态,将信任建设融入社交互动之中。数据显示,闲鱼用户平均每笔订单会产生40句聊天,40%的互动发生在交易后,这种强黏性社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高昂的官方质检成本。闲鱼6亿注册用户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其能够通过用户互评、社区规范等自组织方式维护交易秩序,这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成本远低于转转的中心化质检模式。转转的成本困境还体现在流量获取层面。为维持C2C业务的用户活跃度,转转曾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仅在抖音单周就投放1422条广告素材,覆盖从头部达人到垂类博主的庞大矩阵。然而高额投入并未带来相应回报,2025年3月转转月活用户虽增长至3588万,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同比减少5.3%。反观闲鱼,凭借阿里生态的流量红利和"万物皆可闲置"的社区氛围,2025年3月月活用户已达2.09亿,同比增幅近20%,这种流量成本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转转C2C业务的成本压力。## 战略重构:在确定性中寻找新出路转转关停C2C业务,既是无奈的止损,也是主动的战略重构。从2019年悄然启动转型,到2025年正式关停起家业务,转转的战略思路完成了从"互联网思路"到"新消费企业思路"的根本转变。用黄炜的话说,就是舍弃追求"惊喜",杜绝用户体验的"惊吓",转而追求"确定性"——这种确定性的核心,正是建立可规模化的信任体系。C2B2C模式的规模化盈利,为转转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底气。公告显示,聚焦核心的C2B2C业务已带来高速增长,并实现连续多年规模化盈利,这与C2C业务的持续亏损形成鲜明对比。转转将资源集中于"官方验"业务,通过近百项质检专利技术、三大质检中心的硬件投入以及7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承诺,试图构建一套可复制的信任解决方案。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一旦形成标准化流程,就能显著降低单位信任成本,实现规模效应。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在B端品质市场,转转面临着万物新生(爱回收)的强势竞争。数据显示,万物新生已布局2092家门店,其中673家开通多品类服务,相关GMV同比增长近110%,而转转线下门店仅1000家左右,规模不足对方一半。更关键的是,万物新生与京东深度绑定,在供应链、物流和流量端都有协同优势,这让转转在3C数码等核心品类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2024年数据显示,爱回收和转转在手机交易市场的份额分别为7.9%和7.4%,差距微弱。未来二手市场的两极分化格局,将使信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一边是闲鱼主导的C2C自由交易市场,凭借"交易+社区"的生态优势占据大众闲置交易基本盘;另一边是转转与万物新生争夺的B2C品质市场,二者的较量将取决于谁能更快解决信任问题、控制运营成本。对于转转而言,当务之急是修复"官方验"业务的信任裂痕,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降低信任建设成本,否则即便退出C2C赛道,也难以在B端市场实现突围。转转的战略撤退,为整个二手交易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信任稀缺的时代,建立可靠的信任体系既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最宝贵的资产。当闲鱼凭借社区生态将C2C模式的活力发挥到极致时,转转选择了用重资产投入换取品质保障,这两种模式并无绝对优劣,本质上都是对信任成本的不同权衡。但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无法回避一个核心事实——信任或许昂贵,但缺乏信任的生意,终将难以为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