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打鼾、张口呼吸是家长常遇到的问题,但若长期存在,需警惕腺样体肥大这一潜在原因。腺样体作为儿童呼吸道的“守卫者”,一旦异常增生,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家长需早发现、早干预。 一、什么是腺样体?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腔后部、咽喉顶部,是人体淋巴组织的一部分,在儿童2-6岁时发育旺盛,具有抵御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功能。但如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如感冒、鼻炎等),腺样体可能过度增生,形成腺样体肥大,堵塞呼吸道。 二、腺样体肥大的典型表现:打鼾+张口呼吸打鼾:孩子入睡后鼾声响亮,且睡眠中频繁翻身、辗转不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短暂憋气)。张口呼吸:由于鼻腔被堵塞,孩子被迫用嘴呼吸,晨起时可能出现口干、咽痛,长期还会导致嘴唇变厚、牙齿排列不齐(龅牙)、面部发育异常(形成“腺样体面容”:上唇短厚翘起、下颌后缩、眼神呆滞)。此外,还可能伴随这些症状:- 鼻塞、流涕(类似鼻炎,易被误诊);- 听力下降、耳鸣(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长期缺氧导致大脑供氧不足);- 生长发育迟缓(睡眠质量差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三、为什么要警惕?长期不干预的危害1. 面容改变:“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成年后难以逆转,影响外貌和自信心。2. 智力发育受影响:长期缺氧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影响学习能力。3. 健康隐患:可能引发慢性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甚至导致哮喘加重。4. 生长迟缓:睡眠中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孩子可能比同龄人矮小、瘦弱。 四、如何诊断和治疗?1. 及时就医检查:   - 儿科或耳鼻喉科医生通过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大小;   - 必要时做睡眠监测(PSG),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暂停和缺氧程度;   - 拍摄鼻咽侧位片,辅助评估堵塞程度。2.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若症状较轻(堵塞程度<50%),可通过生理盐水洗鼻、使用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炎症,同时预防感冒、控制鼻炎,避免腺样体进一步增生。   手术治疗:若堵塞程度>70%,或出现明显打鼾、呼吸暂停、面容改变等,医生可能建议腺样体切除术(通常与扁桃体切除术同时进行,若扁桃体也肥大)。手术为微创,恢复较快,能有效改善呼吸道通畅,避免长期危害。 五、家长如何预防?- 积极预防感冒、鼻炎、鼻窦炎等,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 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降低过敏性鼻炎发作风险;- 发现孩子长期打鼾、张口呼吸时,及时就医,不要误以为是“睡得香”;- 定期带孩子做体检,关注面部发育和生长曲线。总结:孩子打鼾、张口呼吸并非小事,可能是腺样体肥大的信号。家长需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检查,根据医生建议采取干预措施,才能避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