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限产预期的持续发酵对钢价形成了显著支撑,推动夜盘交易偏向强势运行。以下从政策落地、供需结构、成本支撑及市场情绪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限产政策密集落地,供应收缩预期强化1. 唐山核心产区限产升级 7月4-15日,唐山启动烧结限产30%、高炉对应减产的硬措施,直接影响铁水产能约5万吨/日。叠加中央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政策,山西晋南钢铁等16家钢厂同步实施检修,日均铁水减产规模扩大。这一政策组合拳直接冲击供应端,市场对下半年粗钢产量调控的预期进一步升温。2. 环保与产能治理双轨推进 除唐山外,全国80个城市纳入非采暖季限产范围,涉及烧结脱硫脱硝改造、高炉煤气平衡等精细化管控。同时,《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5年底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5%,倒逼长流程钢厂减产。政策组合形成"短期限产+长期转型"的双重约束,供应收缩逻辑持续强化。 二、供需边际改善,库存去化支撑价格1. 表观需求阶段性回暖 7月下旬螺纹钢表观消费量环比增长5%,五大品种库存去库4.62万吨,显示基建项目开工提速带来的需求增量。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周环比增长22.6%,二手房挂牌价企稳,地产政策宽松预期带动建材补库需求。2. 供应端收缩超预期 尽管高炉开工率维持83%的高位,但唐山限产导致烧结矿日产减少3万吨,实际铁水供应环比下降2.1%。叠加电弧炉利润低迷(平均利润-69元/吨),短流程产能释放受限,供应弹性显著减弱。 三、成本端支撑强劲,原料价格同步走强1. 铁矿石高位震荡 7月底青岛港PB粉价格稳定在780-803元/吨,虽受巴西淡水河谷发运回升影响,但澳洲飓风季扰动及国内港口库存降至1.1亿吨低位,支撑矿价中枢上移。2. 焦炭首轮提涨落地 焦企在环保限产和焦煤供应紧张双重压力下,7月中旬启动首轮70-75元/吨提涨,吨焦利润修复至150元以上。这使得螺纹钢生产成本较6月上涨约120元/吨,形成刚性支撑。 四、市场情绪与资金共振,夜盘交易活跃度提升1. 宏观政策托底预期升温 央行逆回购放量维稳流动性,叠加"反内卷"政策对产业链价格传导的改善作用,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暖。7月21日夜盘螺纹钢主力合约成交量达225万手,持仓量减少3.7万手,显示多头主动增仓主导行情。2. 期货基差结构强化看涨逻辑 上海地区螺纹钢现货基差维持-28元/吨的贴水状态,期货价格对现货的升水结构反映市场对远期供应收缩的定价。叠加中美关税延期90天的利好,外资通过沪港通增持钢铁板块,进一步推升市场热度。 五、风险提示1. 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若地方政府因经济增长压力放松限产力度,可能导致供应超预期回升。2. 需求季节性回落:8月高温天气可能抑制工地施工强度,需警惕表观需求环比下滑。3. 原料价格波动:铁矿石到港量回升或焦煤进口增量可能削弱成本支撑力度。综上,当前钢市呈现"供应收缩+成本支撑+情绪驱动"的三重利好格局,夜盘强势运行具备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双重支撑。短期需关注7月下旬粗钢产量数据及唐山限产的实际执行效果,若供应收缩持续超预期,钢价有望突破3300元/吨的关键阻力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