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开启“蒸桑拿”模式,高温高湿天气易导致中暑,提前备好防暑降温药物很有必要。以下是具体的备药建议,涵盖不同场景和症状,帮助科学应对高温天气: 一、基础必备:应对轻度不适的常用药这些药物适合在出现轻微中暑前兆(如头晕、乏力、口渴、出汗多)时使用,也可作为日常预防:藿香正气类: 包括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软胶囊等,适用于因暑湿导致的头晕、头痛、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 *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避免与头孢类药物同服,开车者建议选无酒精剂型。人丹: 含薄荷脑、冰片等成分,能缓解中暑引起的恶心、头晕、胸闷,也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或长途出行时含服。十滴水: 针对中暑后出现的腹痛、恶心、呕吐,作用较强,但味道较刺激,儿童需稀释后服用,孕妇忌用。 二、对症处理:针对特定症状的药物降温散热: - 清凉油/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额头,可提神醒脑、缓解头痛,蚊虫叮咬时也能止痒。 - 薄荷糖/薄荷片:含服能通过薄荷的清凉感缓解闷热带来的不适,适合高温下户外活动时携带。补水补电解质: 高温出汗多易导致电解质失衡,可备口服补液盐(如补液盐Ⅲ),按比例冲饮,快速补充钠、钾等元素;也可备运动饮料(如含电解质的饮品)作为辅助。缓解皮肤不适: 高温易引发痱子,可备痱子粉、炉甘石洗剂,涂抹于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下),起到清凉、收敛、止痒的作用。 三、特殊人群: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的备药注意儿童: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的剂型,如藿香正气软胶囊(减少对肠胃刺激)、儿童专用痱子粉,十滴水需遵医嘱减量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老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可能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的补液饮料,建议选无糖电解质水。 孕妇:藿香正气类、十滴水等含活血化瘀成分,需咨询医生后再使用,可优先通过物理降温(如多喝水、擦汗)缓解不适。 四、用药提醒:避免误区1. 不盲目依赖药物:药物只是辅助,防暑的核心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及时补水、降温。 2. 注意保质期:防暑药物多含挥发成分(如薄荷、冰片),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定期检查保质期,过期药物可能失效甚至引发不适。 3. 区分中暑类型:高温干燥环境下的“干中暑”(体温骤升、无汗)与高湿环境下的“湿中暑”(头晕呕吐、出汗多)症状不同,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重症中暑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仅靠药物延误治疗。 五、额外建议:搭配这些物品更安心除了药物,还可准备: - 物理降温工具:冰袋、降温贴(贴于额头、颈部)、小风扇; - 防晒用品:遮阳帽、太阳镜、高倍防晒霜,减少紫外线直射; - 便携水壶:随时补充水分,避免等到口渴才喝水(此时身体已轻度脱水)。高温天气下,合理备药+科学防护,才能更安全地应对“蒸桑拿”模式,若出现持续不适,及时就医是关键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