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遇到雨水倒灌时,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分场景的详细自救指南及注意事项: 一、地铁遇雨水倒灌自救措施# 1. 车内被困时保持冷静,听从指挥 若列车在隧道内停运,切勿慌乱,第一时间通过车厢内紧急通话装置联系司机,了解情况并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地铁系统通常有应急预案,盲目行动可能增加风险。观察水位变化,寻找逃生出口 若车厢内开始进水,注意水位上升速度: - 水位较低时(未超过脚踝),穿戴好随身物品,等待工作人员开启车门或疏散通道(如列车两端的紧急疏散门)。 - 水位快速上升至膝盖以上,且车门未打开时,可使用车厢内的安全锤破窗(锤体通常位于车窗角落,标有“紧急破窗”标识),破窗时用衣物包裹手部以防划伤,随后有序从窗户撤离。远离电气设备,防止触电 地铁隧道内有高压电缆,若水流接触电气设备可能漏电。撤离时尽量避免接触金属部件(如扶手、座椅框架),若地面有水,可寻找干燥物体(如行李箱、木板)垫脚,或双脚并拢跳跃移动,减少跨步电压影响。# 2. 站厅/站台被困时向高处转移,避开积水区域 若站厅或站台出现雨水倒灌,立即向楼梯、自动扶梯上方或站台两端的紧急出口(如通往地面的通道)转移,避免停留在低洼处。注意远离电扶梯(积水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漏电),优先走楼梯。警惕坠落风险,远离洞口 部分地铁站台与隧道连接处可能有缝隙或轨道洞口,积水时视线受阻易踩空,撤离时远离轨道区域,尽量沿墙壁或扶手移动,并用手机手电筒照亮前方路况。利用随身物品自救 若身边有背包、衣物等,可将其捆绑成简易浮具(如用防水袋包裹衣物),万一落入水中可暂时辅助漂浮;若水位较深,寻找坚固的立柱、栏杆等固定物抓牢,防止被水流冲走。 二、地下停车场遇雨水倒灌自救措施# 1. 车内被困时立即下车,切勿滞留车内 地下停车场积水速度快,车辆一旦熄火或被淹,车门可能因水压无法打开。发现积水时,应第一时间熄火、拉手刹,解开安全带,迅速从车门或车窗逃出(若车门难以打开,可用安全锤破窗,或降下车窗逃生),切勿等待“救援”而错过逃生时机。向停车场高处或出口转移 下车后,观察停车场内的应急疏散指示牌(通常指向楼梯间或地面出口),沿楼梯向上跑至地面。若积水已淹没小腿,行走时用手探路,避开排水口、坑洞或松动的地面;若积水较深(超过膝盖),尽量抓住墙壁、立柱等固定物移动,避免被水流冲倒。远离车辆和金属设施 积水可能导致车辆漏电或停车场内的照明、通风设备短路,撤离时远离车辆、金属栏杆、充电桩等,防止触电。若发现水面有气泡或刺痛感,可能是漏电信号,立即向反方向跳跃撤离。# 2. 步行被困时寻找安全区域,避免涉水 若在停车场内步行时遇到雨水倒灌,尚未进入积水区域,应立即沿来路线返回,或寻找停车场内的楼梯间、管理室等高处躲避,等待积水退去或救援。涉水时做好防护,注意脚下安全 若必须涉水(如出口被积水阻挡),穿戴好防滑鞋(避免光脚),用长棍(如雨伞、拖把)探路,确认前方无深坑、井盖缺失等情况。同时,远离墙壁(墙壁附近可能有排水口或管道,水流冲击力强),尽量走停车场中央区域。 三、通用自救原则与注意事项# 1. 撤离时的关键行动关闭电源,减少风险 若在地下停车场或地铁站内有条件接触电源开关(如靠近配电箱),可在撤离前关闭附近电源,降低漏电风险(但切勿冒险接触带电设备)。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求救 逃生过程中,用手机拨打119、110或地铁应急电话(可通过站内标识查询),告知自己的位置(如地铁站名、停车场区域编号)和险情。若手机信号弱,可尝试发送短信或使用社交媒体定位求助,也可拍打墙壁、大声呼救引起救援人员注意。避开危险区域,远离“漩涡” 积水区域若出现水流旋转的“漩涡”,可能是井盖被冲开或排水口所致,务必远离;同时,警惕漂浮的杂物(如树枝、铁皮),避免被划伤或撞击。# 2. 禁止行为与误区切勿驾车强行通过积水区域 地下停车场积水超过轮胎一半时,车辆可能熄火,且排气管进水会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引发车辆失控,切勿抱有“冲过去”的侥幸心理。避免使用电梯,优先走楼梯 雨水倒灌可能导致电梯故障或停电,被困电梯内更危险,务必选择楼梯逃生。不盲目返回取物 撤离后切勿因财物未取出而返回积水区域,生命安全优先,财物损失可后续处理。# 3. 灾后注意事项撤离至安全区域后,及时更换湿衣物,避免着凉感冒;若身体受伤,用干净衣物简单包扎,尽快就医。关注官方信息,了解积水区域的后续处理情况,避免再次进入危险区域。 四、预防措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关注天气预报,暴雨预警时减少进入地下空间 出行前查看气象预报,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尽量避免前往地铁站、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区域,驾车时选择地势较高的路线。地下停车场车主常备应急物品 在车内放置安全锤、防水手电筒、救生哨、简易急救包,以及能联系外界的充电宝,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熟悉逃生路线,增强安全意识 进入地铁站或地下停车场时,留意应急出口、楼梯间的位置,以及“紧急疏散指示牌”的方向,提前规划逃生路线,避免险情发生时慌乱无措。地下空间雨水倒灌的关键在于“及时撤离、向高处转移”,保持冷静和正确的行动逻辑是自救的核心。遇到险情时,切勿犹豫或盲目跟风,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