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国内首座半地下330千伏变电站在西安投运的相关介绍:基本信息 名称:西安城南330千伏变电站,又称西安朱雀(城南)330千伏变电站。 位置: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与文艺路交会处,地处西安南北中轴线东侧,隋大兴·唐长安城·第九横街,位于永乐坊与靖安坊之间。 建筑规模:全站地上一层、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达6855.9平方米,地上面积仅占1051平方米。建设背景 土地资源紧张: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域,传统的地上变电站占地面积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建设场地。而城南地区作为西安的核心区域,商业综合体、医院和居民区密集,用地矛盾更加突出。 供电需求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负荷密度持续增加,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西安南部和市中心区域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需要建设新的变电站来增强供电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技术创新 空间利用创新:创造性地将主体结构埋入地下,仅在地面一层布置主变压器和配套散热器,其余高压设备全部置于地下三层,较同规模常规地上全户内变电站节约占地约66.4%。 设备选型创新:采用国内首台330千伏/500兆伏安超大容量主变压器,为首台套试点应用工程,也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330千伏自耦电力变压器,具有损耗低、温升低、局放小、噪声低等特点。 布置方式创新:配电装置采用L形融合布置方式,将所有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融合布置于同一间配电装置室内,节省设备布置占地面积,减少了监控、消防等附属设施的投入数量。 电缆对接创新:创新性地将330千伏电力电缆与GIS电缆仓的对接方式调整为水平对接,使电缆夹层高度从4.5米降低至3米,减少了主体基坑的深度,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建设成本。 智能管控创新:构建了集成智能巡视、环境、安防、消防、七氟丙烷气体泄露在线监测和电气火灾监控等十余项子系统数据的智慧型综合管控系统,形成设备状态全景感知、异常事件自主决策、应急操作智能联动的立体化管控体系,较传统变电站提升运维效率30%,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文物保护措施 地面对位标识展示:地面采用“对标标识”方式,通过精准标注唐代坊墙边界、第九横街车辙及道路空间数据,将地下遗址的分布位置、走向与规模转化为可视化标识,让市民可以直观地了解遗址的情况。 建筑外立面呼应:建筑外墙以唐代城砖纹路为灵感,用现代石材复刻出历史肌理,使变电站在外观上与周边的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之一。投运意义 优化电网结构:承担西安南部和市中心重要电力供应任务,进一步优化西安电网结构,解决110千伏长距离、大容量送电问题,大幅提高各330千伏供电区间的负荷转供能力。 满足供电需求:极大程度满足城市核心地区,特别是太白南路至长安路等区域的供电需求,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等新兴负荷提供了坚强保障,相当于同时满足1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提升供电可靠性:构建了“双环网”供电格局,通过330千伏电缆与周边变电站互联,可实现故障时负荷秒级转供,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西安的“迎峰度夏”供电瓶颈,使市民用电更加稳定。 推动城市发展:为西安建设“双中心”注入能源底气,同时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电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标志着我国城市电网建设进入“立体开发”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