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强化检验检测技术、完善监管体系、推动绿色转型等举措,为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下是陕西“检验力量”护航煤电产业的具体实践和赋能方向:
技术赋能:提升煤电质量与效率
煤炭质量精准检测
依托西安、榆林等地的国家级煤炭质检中心,采用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先进技术,对煤的发热量、硫分、灰分等关键指标进行快速检测,确保原料质量达标。
建立煤炭质量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矿井到电厂的全程质量追溯,减少低质煤流入生产环节。
设备安全与能效监测
对发电机组、锅炉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开展定期检验,运用声发射检测、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排查隐患,保障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
通过能效测试与诊断,优化机组运行参数,推动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如陕煤集团部分机组煤耗已低于300克/千瓦时)。
绿色转型:环保检验助力低碳发展
排放监测与治理
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实施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对接生态环境部门,确保超低排放标准(如陕西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已达100%)。
开展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试点项目的检测验证,为减碳技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固废资源化利用
对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副产品进行成分分析,推动其在建材、路基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如陕西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超2000万吨)。
标准引领:构建产业规范体系
参与标准制定
陕西省质检机构牵头或参与制定《洁净煤技术评价标准》《燃煤电厂节能监察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填补技术空白。
认证与合规性审查
开展煤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工厂评价,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如大唐陕西公司多家电厂获评“能效领跑者”)。
创新驱动:检验技术与产业融合
搭建产学研平台
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电力设计院等机构,攻关燃煤高效清洁利用、智能检测装备研发等课题。
数字化转型
推广“智慧实验室”系统,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利用AI算法预测设备故障,提升检验效率。
政策与人才支撑
政策保障
陕西出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将检验检测纳入煤电产业支持范畴,提供专项资金补贴。
人才培育
通过“秦创原”平台引进高端检测人才,联合高校开设能源检验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技术团队。
成效与未来方向
当前成果:陕西煤电产业质量事故率连续5年下降,机组平均利用效率提升12%,减排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未来重点:
拓展氢能耦合发电、生物质混烧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技术;
建设西北地区能源检验认证中心,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通过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和全链条监管,陕西正推动煤电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全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陕西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