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探索成为中泰科学合作新纽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搭建合作平台:2016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局、朱拉隆功大学等5家机构签署了《极地科研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泰中诗琳通公主南极联合实验室”作为双边科学合作的重要枢纽,推动了两国科研人员在极地科学、宇宙射线物理等领域的知识交流、资源共享与科研协作,为高水平数据共享建立坚实平台。开展联合科考:中泰两国通过联合航次、合作研究等方式,在极地环境变化和全球影响、大气科学、海洋学研究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目前已有10多位泰国科学家参与到中国极地科考中,双方成功实施了9个海洋领域旗舰项目,有效深化了两国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极区海洋酸化、冰下地形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人才交流:依托中国破冰船提供的极地科考保障,泰国科研团队得以突破自身在极地观测和技术平台方面的局限,同时泰国研究人员凭借在探测器研发与数据分析领域的专业优势,为联合科研贡献力量。此外,“泰中诗琳通公主南极联合实验室”为泰国科学家和学生提供了在极地环境中开展专业培训与实践研究的机会,提升了泰国科研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举办学术活动:为配合“雪龙2”号访泰,中泰学术界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地研究与国际合作”的学术研讨会,聚焦前沿议题,促进了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合作领域。增强公众认知:2025年5月,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首次访问泰国,同期开展了科普展览、海洋极地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向泰国公众传播极地知识与生态保护理念,增进了泰国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提升了泰国社会各界对极地探索及中泰极地合作的认知和支持。服务气候外交:极地研究所涉及的宇宙射线、空间天气、全球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对包括泰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有深远影响。中泰在极地探索领域的合作,体现了双方携手应对全球性科研挑战的决心,有助于在全球气候外交舞台上增强两国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彰显双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