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6年的对望:名中医坐病床复诊 再续万里医患情”是羊城晚报报道的一则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讲述了广东省名中医邓中光教授在病床上为瑞士籍华裔小朋友小烨复诊,延续跨越万里医患情的事迹。具体情况如下:初次就医:2018年,不到1岁半的小烨突然右眼皮下垂,随后病情迅速发展,双眼动不了,半边脸也麻木。在瑞士未能确诊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经同样症状的患友介绍,小烨家长带着他来到广东找邓中光教授医治。邓中光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二儿子、学术继承人,他从脾胃入手,依据中医理论对小烨进行治疗。小烨在广东治疗3个月后,眼球、眼皮就能动了,麻痹的半边脸也能动了,治疗约9个月后,眼皮下垂、脸部肌肉麻痹症状基本消失。相隔6年复诊:2025年6月,小烨一家按计划从瑞士回来复诊,才得知邓中光教授正在住院。邓中光教授得知后,让小烨直接到病房复诊。当时77岁的邓中光教授虽在术后恢复期,仍半坐在病床上,自然地为小烨打脉、下医嘱,还捏捏小烨的肩膀,看看他是否足够壮实,如同爷孙探病场景。如今8岁的小烨,除了要坚持吃药调理,已和普通小孩几乎没有两样,能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医患情背后的中医传承:重症肌无力是罕见病,现代医学尚无完全治愈之法。上世纪70年代,邓铁涛就开始关注这个病,邓中光从1974年起随父从医,接触了大量此类病例。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立研究小组,提出了一整套治疗方案,打破了过去重症肌无力“无法根治”的说法。由于很多外地甚至海外患者不能经常复诊,邓铁涛团队还开创了“函诊”,通过患者家属来信报告情况,团队回信给予治疗指导。相关函诊资料被保存、整理,成为重要医案资料,助力中医药成果传承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
|